close

如果電影是個小寶寶,導演就是母親,編劇就是父親,攝影師則是接生婆(Sven Nykvist)

_42114112_sven203afp_body  

已故的瑞典傳奇攝影師Sven Nykvist,若你看過西雅圖夜未眠那樣觸動人心的電影,

或者在緬懷英格瑪.柏格曼的創作生涯,你都必須知道這位攝影師,柏格曼說過:{ 我真的很難過我不再拍電影了..而我最懷念的,是跟Sven Nykvist一起工作的時光,也許是因為我們倆都為了光影而神魂顛倒吧!}

傳奇並非一夕成名的,在他與柏格曼合作的第二部電影(處女之泉),一場戶外的夜景戲,似乎覺得自然光太單調了,添加了人造光源,第二天與柏格曼看毛片時,柏格曼生氣的說:{該死! 太陽都下山了怎麼會還有影子呢! },從此之後兩人就不斷的再研究光影解讀光影,Sven Nykvist說過:{假如我沒有認識柏格曼,我可能還是個普通的技術攝影師。}

他們相信光是有情緒的,「溫柔、危險、夢幻、朝氣十足、死寂、清晰、朦朧、火熱、暴烈、毫無遮掩、乍現、暗黑、像春天、灑落下來、筆直、挑起慾望、柔和...」,他們並非以既有的經驗下去營造美一次的拍攝,若以既有的經驗拍攝,這很安全但是沒有突破,你只了解了測光表上的光比卻無法觸動那些光影的情緒。

史汶的理論讓我學到,你怎麼看待故事,然後幫助觀眾進去那故事裡面,攝影的初衷就是"明戲",明顯的表現出戲,鏡頭與鏡頭的切換就像堆疊在你心中的那些情節,你會感動會生氣會難過,代表著這些故事已經觸動了你,這是一個電影攝影師成功的表現。

史汶在「電影‧攝影‧攝影‧電影」一書最後提到,他對電影攝影師的定義:忠於劇本,忠於導演,能改變自己及採用別人的風格,學習"簡單"。他甚至希望一個攝影師有機會可以試試導演一部片,多了解戲",多被感動以免成為太過講究技術的"技術呆"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elie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